本帖最后由 costa_na 于 2013-11-24 03:21 编辑 2 a0 Q8 n0 ^# X) z8 D
; o3 t6 x0 X3 P+ y9 u' j' aG试验和GM试验 ; X5 i# C4 A# e
    5 C# F" T. f; j% n8 E5 ^( {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ual infection,IF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尸检研究发现,75%的IFI病例在生前漏诊,而漏诊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诊断困难,IFI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基础疾病所掩盖,确诊通常需要侵入性的组织标本,而侵入性的操作过程常因患者的病情所限难以实施。为了提高IFI治疗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目前国内外都制定了相应的关于IFI的诊治指南,将IFI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三个级别。但确诊依据只有两条:组织病理学证据和活组织标本或正常情况下无菌腔液标本培养阳性,这给临床实践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提高诊断的阳性率,近年来几种非侵袭性实验室技术尤其是真菌抗原检测受到极大的关注,主要是(1,3)-β-D-葡聚糖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的应用,并已成为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之一。  % R: K6 ]# _& B* |. h' }
    ! T& }$ a0 N, y0 D9 e7 O( L1 U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 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浅部真菌感染无类似现象)。适用于除隐球菌和接合菌(毛霉菌)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念珠菌和曲霉菌,但不能确定菌种。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阳性:) g: U M2 K% X0 T- f0 [
(1)使用纤维素膜进行血透,标本或患者暴露于纱布或其他含有葡聚糖的材料;
+ q' ^) I3 q. I: M5 {(2)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或血液制品;9 O1 a& P% l, e! b
(3)链球菌血症;
?3 _; w- G+ {4 g6 U(4)操作者处理标本时存在污染。另外,使用多糖类抗癌药物、放化疗造成的粘膜损伤导致食物中的葡聚糖或定植的念珠菌经胃肠道进入血液等也可能造成假阳性。  . _! g' e0 f6 u5 W }
$ z5 J# L1 p9 T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主要适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分是β(1-5)呋喃半乳糖残基,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程度。连续检测GM可作为治疗疗效的监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 [/ b$ g* w& n% a2 O7 S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阳性:
Y" K7 j, m7 y k(1)使用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 w6 y& a( R; }1 t: D) d
(2)新生儿和儿童;
) e! P6 B1 B! `(3)血液透析;
0 \) I9 m P6 z" E( P- M(4)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 K: Z; L" V3 |1 h3 n5 u) B+ w( ?(5)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污染的大米等。
% r6 N/ k7 ]% i- h4 M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阴性:+ {, O# B8 `) H$ N
(1)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包括甘露聚糖)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0 E) ^$ r; T6 A* d(2)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 A5 j8 E* F! c
(3)病情不严重;! P& i5 W* R; f. k2 R) M4 X
(4)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 ?, P# S- D- I* V& w( l& |5 \/ L' `* D& k2 N: F- O5 S9 B
一.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0 u2 p" I2 ]- t' V
1. 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 物凝固,故称G试验。
# C' O2 @/ n+ i. W# v* T" _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 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 M, o3 z# l3 f/ Z.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 ml(绿帽管,肝素抗凝)。 6 j) Q# M* S8 |2 }: G5 {
4. 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 r% }+ K) c- R$ o t' G5 H5. 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 ~" X. o$ r A7 q+ T
6. 假阳性: - t" T* X1 _: a3 a% i
①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应用纤维素膜)。
& b+ O. @7 g y6 S* V②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 p5 }, p6 z" J9 V
③某些抗肿瘤药物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
. a) x n! P9 \- z; }. s/ \) J④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 K# l0 U: R7 X
⑤手术中使用棉纱、棉拭子。
' K7 H- Q: F% B5 Z, E9 |0 i# k7. 假阴性:
! B) y$ P6 e* r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阴性。
2 w" F+ O2 `* ?7 H9 ^- e! w; w8. 建议: : w" ~4 ?& `. a( h7 ]) x7 ?
①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4 }7 V% P; d9 `7 L
②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 K- \, }" V& D, F! r ③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④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 L+ o* V2 Q8 b
1 F% Y" i' R4 ^/ S8 D" W: k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 H) ^# n) w" k: P! U1. 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k# P! o* D+ E( V Y. \
2.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 K- `8 q, F. j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5ml(红帽管)。
2 d& g$ Y5 P3 h2 F. z c4. 参考范围:≧0.5为阳性。
4 Q7 o0 R u/ m4 h# i |5. 检测标本:血清标本。 ) ^: m M7 `2 s& D4 k
6. 假阳性: . @7 O3 u5 o j+ @1 n8 c2 |. S
①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6 k, k' q: j' e. h②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
$ \1 A4 p! S+ h% k) q8 v③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C& Z5 O3 b' Y3 I' V$ _
④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 n' `) Z$ T2 G- |( \/ g
7.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6 c3 |7 U$ M3 y! u2 }
8 H5 e8 G5 J+ e. \5 W
G试验和GM试验.rar
(1.38 MB, 下载次数: 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