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基础知识] 重视早诊早筛,尽早改善尿路上皮癌预后!

[复制链接]
9511 0 青菜567 发表于 2023-11-22 15:00:0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起源于尿路上皮的肿瘤包括膀胱癌(UCB)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在中国,膀胱癌发病率位居第13位,2020年有85694例新发病例,39393人死亡[1]。
# H; v4 ]5 a& g$ j6 e& ^
2022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预防理念,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行动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活动上指出,早期干预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对癌症等重大慢性疾病而言,“早”就意味着机会,意味着生命,特别是对于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人群,更要积极进行诊断,及早进行治疗。

7 _, p# [6 j" ]4 i$ Q' |; g8 B
御敌于未至,防患于未然。以膀胱癌为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5年生存率>88%,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5年生存率为50%[2]。因此,尿路上皮癌的早诊早筛值得我们重视。

, H' X; N" ^" D- t
尿路上皮癌早期信号

/ }, N0 F, d# v3 i( ~; n1. 血尿是尿路上皮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大约有80%~90%的患者最初出现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血尿反复发作通常与疼痛无关,但由于肿瘤的位置导致尿液通过尿道时受阻,则会让肿瘤患者感受到疼痛。
. Y0 }+ }5 p$ X* D+ x3 Y2. 约有10%的膀胱癌患者会伴随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应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原位癌、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或腺癌等,需要尽早重视。9 Y! |) n, I3 J- Y  D% a$ `
3. 随着尿路上皮癌的病程进展,还可引起发烧,夜间出汗,厌食和体重减轻。由于肿瘤阻塞输尿管会导致患者腰部不适、下肢水肿等。
) u3 _( c$ [/ F4 v( v: F3 T$ H$ a" h
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的途径

# b; |. N' n% x# F  N# D8 p以占尿路上皮癌90%的膀胱癌为例,临床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其他检查。其中,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也是术后复发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 Q  ~% H2 x8 r( Q4 B

# {3 m) B8 f) [# d! Y" E
影像学检查

8 D: O2 n5 G0 ?1. 超声检查:
& C" N5 M+ s4 \6 f! a( G7 G3 F, u& u2 I3 y( U7 Q
一线检查方法,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方面应用广泛,三种途径(经腹、经直肠、经尿道)。浸润性肿瘤准确率为63%-96.8%。
9 r6 O" C, n  d) W. Y; ]1 X) o* F7 X! a/ _8 K
2. 计算机断层成像 (CT):& j. n  ~. Y5 k, ]) @1 w) q2 A
用于了解肿瘤的浸润范围, CTU(CT泌尿道成像)可替代传统 IVU 检查。浸润性膀胱肿瘤准确率为54.9%。. I( r: K$ n1 D, L5 t- f2 `: w

) U5 L, o+ [- X* ~3. 磁共振成像( MRI):
5 J; O3 x) R5 m3 k* S& C有助于肿瘤分期。
; l5 v: V/ b  d1 ^' o! U, x: p: b9 w/ `3 w
4. 静脉尿路造影检查(IVU):
7 w7 g2 j" X& y, i( r' RIVU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显示是否伴有上尿路肿瘤,漏诊率较高。
! A. O) u# V5 I9 G7 ~/ T: n% l2 l1 r$ S, P2 n/ ^8 b
5. 全身骨显像:
% T5 b: q# b7 g3 G检查有无骨转移病灶以明确肿瘤分期。9 Z7 u+ s' b) G* ?/ z& y0 h) Z
( n9 u$ V1 R+ i$ C
6. 胸部检查:( E0 j" o5 t' H- L+ e% Q
术前常规作胸部X线检查,有无肺部转移。. U5 u$ ^! X9 V
  F. v9 u/ M0 A+ P' w
7.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CT):) U2 c, t  l3 Q- _4 X
一般不作为常规诊断方法,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优于CT和MRI。
# f0 ]3 k9 r5 Y! x: z
' s* A) k4 B& N2 D0 s, F
影像学检查对于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局限性在于:部分患者在常规体检中通过B超、CT等发现有尿路系统占位,其中部分可能是结石、病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另外影像学检查对于原位癌(Tis)、微小病灶检测(<3cm)以下病灶检测性能显著下降。

  U* H1 s( r6 B; {: n( q6 W; \' O9 S- J; N* h- L9 q
实验室检查
! g, p+ U# o& |9 R4 \
1.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针对尿液或膀胱冲洗标本的尿细胞学检查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诊的主要方法之一。敏感度约为13%~75% ,特异度约为85%~100%。受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检查者技术影响。
3 m5 N+ e/ U, c) c
2. 尿液膀胱肿瘤标志物检查 :
美国FDA批准的膀胱癌尿液标志物检测方法:核基质蛋白22(NMP22)、膀胱肿瘤抗原(BTA)、免疫-细胞检查(ImmunoCy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B/FDP)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其他包括:端粒酶、存活素、微卫星分析、细胞角蛋白检查等,在检测膀胱癌的临床研究中显示了较高的敏感度,但是特异度均低于尿细胞学检查。
6 ?+ N& A/ b0 M2 I2 [
其中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其敏感度较低,这意味着可能有超过一半的患者通过该检测方法会有漏检发生。由于灵敏度低的缘故,NCCN指南上规定需要连续三天进行检测,有1次及1次以上检测为阳性,即鉴定为阳性,且尿路感染患者需要消炎治疗后方可取样。
! i/ y) u4 ?7 D# X" J
内镜及其他检查

0 Z& S4 @3 `* Z) S" z) u+ Y) t* D
1. 荧光膀胱镜:
3 r) Q) j: f7 N% `* l: U9 p4 ]. N膀胱内灌注光敏剂,如: 5-氨基酮戊酸(5-ALA)、HAL、吡柔比星,产生的荧光物质能高选择性积累在新生的膀胱黏膜组织中。
% z5 [) g4 u& ~+ z
1 }! |: E- H4 e. r7 k; Y2. 窄谱光成像膀胱镜(NBI):
2 p0 x5 _* ]; s4 C过滤掉普通内镜光源所发出红、蓝、绿中的宽带光谱,选择415nm、540nm窄带光。显示膀胱黏膜表面微细结构和黏膜下血管较清楚,立体感更强。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内有肿瘤样病变,也可以省略膀胱镜检查,直接行诊断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切除肿瘤,明确肿瘤的病理诊断和分级、分期,为进一步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0 ^& O5 v! o2 Y' G! I
" q# W4 k6 `+ l& N# K
膀胱镜检测目前只适用于膀胱癌患者,属于有创检测方法且痛苦较大。特别是对于男性患者需通过尿道进行内镜检查,虽然有麻醉但并不是完全无感,在做完检测后2-3天内会伴随尿道流血和灼伤感明显。而对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患者(肾盂癌、输尿管癌),膀胱镜无法进行辅助诊断,只能借助输尿管镜的检查方式,在临床使用中,输尿管镜检查会有肿瘤种植、引起输尿管破裂等风险。

, i$ s( a/ _; k6 w: e2 t/ z! Y鉴于临床现现状和患者需求,用于尿路上皮肿瘤的拥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双优、便捷、无创、依从性更高的早期诊断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X$ f8 q2 c6 t% e
4 c( `3 k4 o2 U4 Y$ C
尿路上皮癌无创早期诊断产品

7 B. X' U5 n3 E3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无创的早期诊断方法应运而生。通过对尿上清或尿脱落游离肿瘤细胞的基因组特征的研究,来辅助临床确诊,特别是对于已经出现严重血尿症状及不适宜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既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无创、便捷的检测方法也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
" p. p7 p  E8 ~" T# a金橡医学立足于泌尿系统肿瘤NGS检测技术,通过对检测技术不断地研发和创新,现已推出针对尿路上皮癌的无创早期辅助诊断产品——U爱TMSEEK,其因真正无创性能优异,能更好更便捷地辅助临床医生对疑似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诊断。! R6 k, H0 d1 A$ g* x# {* ]
通过采集患者一管晨尿,即可辅助临床诊断,特别是对于目前临床诊断难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原位癌和微小病灶(<3cm)患者,特别是对于疫情时期就诊不易的患者可自行在家采集尿液样本邮寄至实验室,不耽误后续疾病管理和治疗。
# y. `  }  V* s  i: ^! x, C* E
  p; k2 u! K5 C$ h0 O8 t
参考文献:
1.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in urothelial bladder carcinoma of Chinese population by 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2020)
2. Guide to Cancer Early Diagnosis (2017).
2 d, w, h* a( u' x' f( {4 N

- y# y% C& C- @6 f, o6 s
8 M) ^( V2 E3 w$ A$ c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